新街镇戈洞村田园生态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在抢收红薯。陆仕臣 摄
“过完春节我们姊妹们趁着晴好天气就开始加工黄金薯果脯了。”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灌阳镇仁合村沙罗源红薯产业加工厂里,负责人范珍玉介绍说。
2月21日,灌阳县灌阳镇仁合村红薯产业加工厂生产车间里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烤房里热气腾腾,弥漫着红薯的香甜味,工人们将一筛筛蒸熟的红薯送入烤箱,把去年冬天还没加工完的加工好,企业开足马力,为新一年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红”。
灌阳种植红薯历史久远,有“中国大红薯之乡”美誉。以本地红薯为原料加工的灌阳红薯果脯和红薯粉丝享誉全国,是百姓餐桌上的美食和送礼佳品。灌阳镇仁合村,为壮大集体经济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早在2016年就建起了一家专门加工制作红薯果脯的公司——沙罗源红薯产业示范点,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加工、销售红薯粉丝和红薯果脯等特色农产品。近年来,该村不断改良红薯品种,把种植红薯利益最大化,成功培育种植出一种名叫“黄金薯”的新品种,加工制作的红薯果脯一经上市,深受顾客的青睐,被誉为“黄金食品”。
工人在翻拣红薯果脯。陆仕臣 摄
龙年元宵节前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县人大代表李文介绍说,这里是全国著名的“红薯大王”范国佳的家乡,20世纪70年代,他培植的“大红薯”单株最高产量达187.5公斤,亩产超万斤,被誉为“红薯大王”,灌阳也被誉为“大红薯之乡”。如今,他们依托“红薯大王”“大红薯之乡”这张亮丽的名片,深挖红薯潜力,继续做好做足做强红薯产业深加工,使它价值最大化,并邀请年事已高的范老作为顾问,带领沙罗源流域村民及附近西山、洞井瑶族乡,观音阁、黄关、新街等乡镇的村民和种植大户种植新品种“黄金薯”。据统计,仅仁合村就种有“黄金薯”1000多亩,年产红薯30余万斤,年加工制作红薯粉丝和果脯10多万斤。
据了解,近年来,灌阳县以落实《桂林市乡村振兴人才评价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为抓手,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并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措施,对各乡镇有突出贡献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大户和传统手艺工匠等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同时,该县在2023年成立了红薯协会,负责红薯产业发展等工作。
该县自然资源局驻仁合村“第一书记”范凯顺说:“让‘有绝活、有本领、懂经营’的能手从‘幕后’走到‘台前’,积极发挥‘头雁’作用,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大展身手、贡献才智,仁合村红薯种植技术也辐射到全县,惠及百姓。”
据不完全统计,该县现有红薯种植面积2万多亩,每年红薯产量达10万吨以上,灌阳红薯粉、红薯果脯加工和红薯酒酿制龙头企业十余家、小作坊220多家,全年能生产灌阳红薯粉、红薯果脯7000多吨,产值达近2亿元,解决就业人员约7000余人,产品“飘香”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