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动态 > 正文

发挥产品特色优势 壮大区域产业集群
2020-06-18 16:26:36   来源:广西名优农产品企业联合会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公布2020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的通知》(农产发〔2020〕2号),全国批准建设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我区的“广西三黄鸡产业集群”、“广西罗汉果产业集群”等2个集群名列其中。目前,中央财政已给每个产业集群下发1亿元奖补资金。

  产业集群将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是指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了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如今,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一是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可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二是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集群内长期合作会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促进各方共同分享技能、资源,共担成本。三是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一旦某项核心技术获得创新性突破,在集群区内各专业细分的企业很快会协同创新,相互支持、共同参与这种网络化的创新模式。四是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容易依靠群体效应形成“区位品牌”,具有更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所以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所向。

  “广西三黄鸡产业集群”

  广西三黄鸡,是信都鸡、糯垌鸡、大安鸡、麻垌鸡、江口鸡等多个品系的总称,属肉用型品种,因其母鸡黄羽、黄喙、黄脚而得名。目前,广西三黄鸡是我国养殖量最大的三黄鸡品种,以肉质香鲜、风味佳而闻名,广西可年供应三黄鸡鸡苗超3亿羽。

  玉林市是“中国三黄鸡之乡”,国家大力支持广西三黄鸡产业集群建设,利好当地养鸡行业。

  为不断推进三黄鸡产业经营,玉林市把松散型的鸡苗孵化场和养殖专业户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了规范化和规模化并举的鸡苗孵化场和养殖专业户,并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养殖标准和质量标准,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种苗+饲料+农户+市场”等经营模式,建立规模化养鸡场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对养鸡业产品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推动产品无公害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经过不断发展,广西现已形成了三黄鸡产业带,覆盖了原料种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药、生物制品、养鸡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商贸及服务业等相关行业,做大做强了温氏、参皇、春茂、鸿光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使玉林市成为全国三黄鸡养殖数量最大的地级市。



  “广西罗汉果产业集群”

  广西永福县不仅是罗汉果原产地,还是我国最大的罗汉果生产出口基地,产量占到全国的90%,种植面积达75000多亩。目前,全世界70%的罗汉果均产自永福县及周边原产地域保护区域,罗汉果原果及其制品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罗汉果之乡”。

  永福罗汉果特色小镇依托罗汉果产业为主导,打造成了罗汉果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小镇。这里基础建设完善,产业特色鲜明,规划园区和项目星罗棋布,包括了罗汉果育苗、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电商)、体验、休闲饮食等综合配套产业;规划有生产制造区、产品展示交易区、创新创业研发区、生活配套区、休闲康养区、种植体验区等6大功能区,通过不断打造成为了科技与文化结合、工业与旅游融合的国家级特色小镇。

  同时,罗汉果小镇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罗汉果产业,形成了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这也标志着开发区工业旅游与产业融合的一次巨大进步。未来,这里还将建成全球顶级的也是全球首个罗汉果及系列产品专业交易市场。



  积极发展全产业链 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广西围绕全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致力提升打造一批结构合理、链条完整、聚集度高、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除了“广西三黄鸡产业集群”、“广西罗汉果产业集群”外,我区还有众多优势产业具有培育成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条件和潜力,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向相关部门申报比如广西大蚝产业集群(钦州)、广西大米产业集群(宾阳或贵港市港南区)、广西黑猪产业集群(浦北)、广西茉莉花产业集群(横县)等一批具广西特色的产业集群。

  “钦州大蚝”

  广西钦州市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其大蚝养殖区位于茅尾海、龙门七十二径和大风江中下游,是全国最大的大蚝天然苗种繁殖区。通过“基地示范、以点带面”的方法,钦州市形成了以龙门七十二泾海域为中心的连片万亩大蚝养殖基地5个,标准化大蚝吊养基地15个,国家农业部大蚝浮筏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

  钦州市以广西养殖行业推荐标准进行养殖,采取浮筏吊养、桩排吊养、沿绳吊养等方式,其技术水平在业内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该市大蚝养殖面积15.2万亩,产量达27.4万吨,年产蚝苗达1.6亿支(串),大蚝苗种及养殖产值突破30亿元。钦州大蚝养殖面积、产量、苗种生产在华南地区均排第一位,全国70%的蚝苗均产自钦州。

  钦州市以大蚝产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大蚝精深加工、冷链配送、休闲渔业、滨海旅游,进一步提升钦州大蚝质量、传播钦州海产渔业文化、推广钦州地方特色产业,促进了向海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钦州市还实施了钦州大蚝中国品牌创建工程,以创建国家级大蚝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通过打造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来“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创新大蚝养殖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大蚝产业链发展。



  “东津细米”

  贵港市港南区自古盛产稻谷,这里的东津细米在清朝道光年间已闻名遐迩。2015年,“东津细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广西香米联盟骨干品牌和主推产品。目前,港南区水稻年播种面积在50万亩以上,其中东津细米优质稻面积达45万亩以上,可年加工20万多吨,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和广西重要粮食主产区。

  据悉,东津细米主产区的富硒土壤面积占港南区总面积的70%,经检测东津细米的硒含量超出了国家标准。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广西以东津细米产业为主体,开发了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广西以建设“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为抓手,通过“种养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区域化布局。创新立体种养和农旅结合模式,带动产业跨界融合;而东津细米在闯入高端市场的同时,还可加工成各类面粉、米制品等附加产品;稻秸秆则可资源化处理,变成饲料、有机肥、工农业原料等,从全方位助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这些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品牌优势,立足资源及区位优势,倾力打造了集历史文化、美景美食、理想旅游目的地于一体的特色品牌,并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双效益。在区域范围内,产业基础好且发展成产业集群的潜力巨大,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可为农业生产主体发展提供新空间、新途径,让农民合理分享一二三产业收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村产业兴旺。

  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已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所向,广西将坚持推进全产业链开发,重点打造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的政策共同形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点线面”有机衔接的发展格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培育地理标志品牌助力精准扶贫
下一篇:2020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5大看点引关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