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美味背后的浓浓年味
2019-02-12 10:01:51   来源:来宾日报   


刚出蒸锅的红薯粉片,待晾干后可切成细条,便于储藏。


  在兴宾区石陵镇一间宽阔的院子里,十几个工人正有序地忙碌着,有的在蒸粉,有的在晒粉,有的在扎粉,有的在称重包装,这就是石陵手工红薯粉的制作现场。就在2018年12月下旬,石陵手工红薯粉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大类,让这道美食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法终于得到认可。

  作为传承人之一的陈述敬告诉记者,石陵手工红薯粉技艺世代相传,他从小便跟长辈学习制粉,如今已有数十年。“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水稻种植不多,红薯就成了主食之一,但考虑到新鲜红薯保存时间短,便想到做成红薯粉,可以长久保存。”

  据相关史料,明朝时已有蒸制红薯粉的记载,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制作红薯粉有9道工序——选红薯、清洗、磨浆、清除杂质、蒸粉、晾晒粉片、收叠粉片、粉片切条、扎把包装,其中清除杂质耗费时间最多。需将红薯浆浸泡一夜,后滤水,反复清洗,去除杂质与沉砂,做法十分考究。按照比例,100斤红薯只能做出5斤红薯粉,这不仅是力气活,更是技艺活。

  而作为村里的红薯粉制作大户,陈述敬家的作坊每年都要蒸制近万斤红薯粉,今年已蒸制并出售了4000斤,还有约2000斤在等待蒸制。“按20元/斤的价格,若全部蒸制完成并出售,预计今年能有11万元收入。”

  石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正勇介绍,传统手工红薯粉主要分布在陈流、陆平、三山等村委,因为具有独特的加工技术,加上天然的地理条件,手工制作的红薯粉韧道十足,口感独特,口碑很好。目前,该镇已将手工红薯粉列入重点打造项目,全年产量约450吨(包括红薯粉厂与农户作坊产量总和),产值超千万元。

  如今石陵手工红薯粉申遗成功,要如何更好地发展,使其真正产业化,让农户增收,并将该传统技艺传承、发扬光大?吴正勇表示,由于石陵镇手工红薯粉数量有限,产品缺少统一品牌、包装,种类单一,该镇正在规划引导石陵镇三箭红薯粉厂(目前该镇唯一一家红薯粉企业)提升其产品研发水平,投入资金,改造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质量与产品口感,丰富产品种类,加大产品包装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对于农户自制的手工红薯粉,将引入投资方成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管理,统一生产工艺,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包装销售,统一品牌进行推广,并以合作社的形式入驻电商平台,提高产品线上交易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武鸣区大力发展沃柑产业树立名果品牌
下一篇:广西农业品牌建设按下“快捷”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