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高山“龙珠”杯中泡 独特茶香飘万里 ——探寻第八批自治区非遗代表性项目之三江虫茶制作技艺
2021-06-04 15:41:38   来源:柳州日报   

  虫茶在中国的饮用已有500多年历史,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蛀虫,此装茶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19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今年第一批虫茶已经“落地”,不少村民开始收集、筛选,送去工厂加工。日前,三江虫茶制作技艺获评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记者来到该项目公示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能勋的三江虫茶生产基地,探寻这一神奇的制作技艺。

  “虫茶”又被人称为“龙珠茶”,是生活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喜欢饮用的一种特种茶。相传,三江虫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当时,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一带农民,把苦茶枝叶喂虫,再用虫子排泄物制成虫茶。

  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了杨能勋在林溪镇弄团村的生产大棚中,只见这里山高水长,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而生产虫茶所使用的原材料钩藤、化香树、糯米藤等就生长于这样一种独特的环境中。“我是上世纪80年代向我大伯学习制作虫茶的,现在已经带动了二十几户农民从事虫茶生产。”杨能勋一边采摘钩藤,一边对记者侃侃而谈。三江虫茶的制作技艺完全是一项独特的“生物工程”。其程序是把自然发酵的原材料叶子放在生产大棚,引诱化香夜蛾、雪疽夜蛾飞来,并在此产卵。等到夜蛾幼虫破卵而出,它们会蚕食腐熟清香的叶子,并产生排泄物,他便收集这些“油茶籽”,晒干过筛,高温炒过之后便成为虫茶。

  曾在外地闯荡的杨能勋回乡创业后,通过努力,让虫茶的生产更为科学化、标准化。作为三江虫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经常去到各个乡镇,免费教村民三江虫茶制作技艺,动员村民们一起加入生产队伍。在他的传帮带下,更多的人掌握这一技术,并把它作为致富增收的手段。

  山高生珍稀,秀水育名茶。“三江县约有500户从事生产虫茶,三江虫茶的销售一年比一年好。”杨能勋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这一生产三江虫茶的大军中,地方标准的虫茶养殖生产技术规范即将出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虫茶这一杯中珍品将香飘万里。



杨能勋在三江虫茶生产基地外筛茶。


杨能勋在野外采摘钩藤树叶作为制作虫茶的原材料。


杨能勋把刚采摘的钩藤树叶放到茶床上进行自然发酵。


侗族茶技师曹丽琼检查虫茶原材料的发酵情况


化香树、糯米藤、黄连木、野山楂、钩藤等野生植物的鲜嫩叶都是制作虫茶的原材料。


侗家人在侗寨鼓楼旁晾晒虫茶。


茶水融合了野生植物的香味,经过虫体特殊“加工”的三江虫茶,香气馥郁,入口甘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宁:发展稻虾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环江“毛南沃柑”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分享到: